返回首页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
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行业动态
钟绍良:世界钢铁产业发展格局变化趋势清晰

发布日期:2024-04-03

 

“世界贸易组织等众多国际组织和倡议机构正在积极协调,有意将碳排放元素纳入到未来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在此背景下,中国钢铁企业需认真考虑如何长远面对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建议主动应对、拥抱变革,加大绿色创新研发投入,尤其是原创性绿色创新技术研发。”3月30日,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在做《世界钢铁行业发展格局变化趋势》主题报告时如是指出。

世界钢铁产业发展格局

变化趋势清晰

钟绍良表示,目前全球钢铁产业发展格局变化趋势逐渐清晰。一方面,全球钢铁生产重心随时间不断转移,目前正处于“亚洲时代”。特别是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钢产量增长了26.3倍,其他国家仅增长了27%,全球粗钢产量增量中的84%源于中国。另一方面,全球粗钢消费量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低碳转型将压缩钢铁需求的增长空间。在没有低碳转型约束的情况下,到2050年全球钢铁需求量预计上升至25亿吨甚至是26亿吨,而低碳约束很可能把需求预期压缩至21亿吨左右。但是,无论世界形势如何变化,全球钢铁需求都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增长,只是增幅可能缩小,部分年份可能出现起伏。未来二三十年,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将成为全球钢铁需求增长新的动力源。

此外,钟绍良表示,目前全球粗钢产能度过平稳期后又开始增长,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全球粗钢产能自2014年以来保持在24.5亿吨左右,到2023年底达24.99亿吨。全球钢铁产能大概率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底达到26.2亿吨左右。2024年—2026年,全球将新增1.24亿吨粗钢产能,其中亚洲新增粗钢产能超过7000万吨,75%为长流程,主要来自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国际钢铁贸易已经进入瓶颈期,目前全球钢产量中的40%用于直接或间接出口,其中约22%为直接出口。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和低碳约束背景下,未来粗钢产能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

“直接还原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生铁作为中间产品贸易量占比极低。”钟绍良补充道,“目前,全球直接还原铁的产量和占比正逐年提高,随着低碳转型深入推进,预计未来还将继续提高。”

“大型化和专业化是大型钢铁企业发展的永恒话题。”钟绍良表示,就大型化而言,钢铁企业在过去20年里经历了历史上第4轮大规模兼并重组,世界最大钢铁企业的规模达到极致,进入前20强的门槛提高到了1800万吨;就专业化而言,专业化的顶尖钢铁企业仍然存在,但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利基企业预计逐渐退出市场。长期来看,兼具大型化和专业化的企业将成为市场中的王牌。此外,钢铁企业追求的“美学”也发生变化。过去钢企以“大”和“多”为美,认为规模越大越好,追求多品种、多产业、多基地;如今钢企转而以“精、富、责、绿”为美,聚焦精品,注重经济效益,深入践行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理念,着眼未来,持续推动可持续发展。

全球钢铁行业减碳形势严峻

钟绍良介绍,据世界钢协统计,尽管全球钢铁行业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推进节能减排,但截至2022年底,全球平均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吨钢能耗强度仍然创有正式统计的15年以来的新高。截至目前,全球约有40家钢铁企业公布了明确的碳中和目标,产能占比约为45%。“这代表着,目前全球至少有一半的钢铁企业还没有低碳转型规划,更不必提实际行动。全球钢铁行业减碳形势严峻。”他强调。

“此外,全球钢铁企业的碳中和目标跨度较大。”钟绍良介绍,目前,全球大多数钢铁企业设定的目标为到2050年实现企业运营碳中和,到2030年减排30%左右。瑞典钢铁集团(SSAB)和利百得集团(LibertyGroup)的碳中和目标则更为激进,计划到2030年实现自身碳中和。目前,低碳钢铁市场已经启动,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尝到了“蛋糕”的滋味,例如中国宝武、河钢、安赛乐米塔尔等。然而,随着类似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政策相继实施,世界钢铁贸易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我个人认为,在此背景下,多数钢铁企业对低碳转型缺乏重视,很多企业还在质疑、等待、观望。在整个产业链中,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速度较慢。”他说,“如果把推进低碳转型的钢铁行业比喻为一辆爬上坡路的车,目前下游用户通过购买低碳排放钢在前面使劲拉车,上游供应商则通过主动合作在车后奋力推车,最终目的是带动整个产业链低碳转型。部分钢铁企业在‘推拉’之间无动于衷,对外展示的形象就是保守、被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如此,中国有不少在低碳转型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例如中国宝武、河钢、鞍钢、首钢、包钢、建龙等。”

低碳将重塑世界钢铁发展格局

未来行业还将如何变化?钟绍良认为,低碳将重塑世界钢铁发展格局。

钟绍良介绍,目前,全球不同地区的低碳技术研发路径有出现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欧洲、北美地区的企业主张发展100%废钢+电炉、氢基直接还原铁+电炉、氢基DRI(直接还原铁)+熔分炉+现有转炉等生产技术,可以统称为“摆脱高炉派”;另一方面,亚洲地区的多数企业积极推进高炉纯氧碳循环、高炉富氢、氢基直接还原铁+熔分炉+转炉/电炉等生产方式,希望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炉设备,可以统称为“保卫高炉派”。其他地区的大部分企业则保持观望态度。

“此外,在低碳转型的推动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将呈现新变化。一方面,部分老牌企业将在全球推进低碳转型的进程中获得新机遇、新生机;另一方面,大量初创型钢铁企业也应运而生。此外,金融机构等也在积极参与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他表示。

“低碳领域的相关标准也成为了行业的新课题。”钟绍良介绍,围绕“低碳排放钢”“零碳钢”“绿钢”等术语,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真正的、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在拥有“真正的定义”以前,企业需特别谨慎使用这类术语,防止带来“洗绿”嫌疑,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和下游企业日益关注这个问题。不少国际组织、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也正在相应地计划制定相关标准,“科学减碳目标倡议”等国际倡议也随之涌现。

“在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过去那种跟随式的研发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中国钢铁企业需要加强原创性技术创新研发,这对体量早就超过全球一半的中国钢铁行业而言,既是机会,又是责任。”钟绍良最后建议,中国钢铁行业还需主动融入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全球行业治理;建立完善的温室气体管理体系;在不推卸责任的同时主动承担责任;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同时给善于创新、勇于革新的年轻人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