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实施政策措施的重点对象。”3月30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高升分析钢铁行业当前及“十五五”期间可能面临的政策发展环境时这样说道。
高升认为,“十五五”期间,钢铁行业仍会面临很多政策的约束,但也有促进行业转型发展的政策。他分析道,一是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非常大,调控钢铁产业对经济的影响显著。二是钢铁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如果对钢铁行业进行调控的话,对整个产业链也会有很大影响,钢铁是反映、引导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和重要抓手。三是钢铁企业好调控,虽然数量多,但骨干是国有企业和大型民企集团,调控手段丰富,好抓好管,政策成效快。
高升表示,对钢铁行业的政策调控可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约束类政策是企业生存的底线。
一是产量调控。他分析道,未来可能会将企业生产消费水平、环保能耗、碳排放等指标作为产量调控的重要依据。
二是超低排放改造。按照《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要求,在2025年前推动行业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在“十五五”期间,国家还可能会依据超低排放继续做一些分类管理,包括实施一些差别化的限产、差别化的定价,甚至差别化的税收政策等,可利用这些政策进一步做到有保有压、优胜劣汰。
三是能耗双控。从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来看,到2025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但从“十四五”前3年的数据来看,单位GDP能耗只比2020年下降了3%左右。这意味着“十四五”的后两年,国家、地方以及企业将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四是碳排放双控。他指出,单纯的能耗双控难以充分满足低碳发展新形势要求,只有构建碳排放指标,降碳才会更加精准。另外,通过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可打破能耗双控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约束,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促进能源结构转型。
另一方面,转型类政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动力。
一是稳增长政策。《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钢铁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即到2024年,行业发展环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并通过技术创新改造行动、钢材消费升级行动、供给能力提升行动、龙头企业培育行动4大行动的12项举措进行落实。
二是质量品牌政策。《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均对品牌质量提出要求,也有相应的支持政策。
三是碳市场政策。碳市场作为碳排放管理的基础性、关键性政策工具,对于落实企业减排责任、发挥碳定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碳市场扩围条件已基本成熟,开展专项研究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碳市场体系建设、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已于2023年5月17日正式生效,覆盖钢铁、水泥、铝、化肥和电力等行业,并扩展到氢气、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等,这些国际绿色贸易带来的挑战将加速推动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四是绿色转型金融政策。传统的绿色金融大部分支持的是纯绿或接近纯绿的经济活动,如新能源、电动车和电池等碳排放量较低的项目。而转型金融重点服务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产业和项目,为高排放或难以减排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资金支持。高升指出,如何准确或更多地利用转型金融政策是钢铁行业“十五五”的重点研究课题。
五是数字化转型政策。今年1月份印发的《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聚焦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夯实数字化支撑体系、筑牢数字化转型基础、深化数字化赋能提升、丰富数字化供给生态等4个方面的10项重点任务,是钢铁行业未来3年(2024年—2026年)进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引性文件。
最后,高升表示,钢铁发展规划是区域和企业未来5年的总体部署和宏伟蓝图的集中体现,钢铁企业要提前谋划“十五五”,抢占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