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支持钢铁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1、金融支持钢铁企业低碳转型限制较多
国有大行在支持民营钢铁企业低碳转型方面积极性较弱,支持力度不足,部分股份制银行积极性较强,但从行业现有绿贷项目融资情况看,绿色信贷投放总量有限。银行对固定资产融资项目有明确的经济效益和还款来源要求,但大部分钢铁环保类项目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或者不足以覆盖项目投资,与传统项目评审要求不符。
2、数字金融在钢铁行业落地深度仍需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在推进数字金融过程中,传统的抵质押授信模式仍然根植于金融机构的风控审核理念中,对民营企业更甚,造成以信用授信方式给民营企业的授信额度低、成本高。同时,大部分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基于对风险防控的考虑,单户融资额度受限,往往与企业实际业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科技金融认定标准比较模糊,专利等无形资产贷款难度较大
大部分金融机构仅将芯片、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行业作为科技金融支持对象,对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支持力度不够。同时,科技创新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研发费用,其中,只有仪器设备等可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缺乏价值评估依据,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认可,无法进行抵押贷款。
4、对于部分国家认可的绿色项目,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有限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企业项目入库后,金融机构在推动入库项目融资方面进展缓慢,未能与国家有关部门真正形成合力。
有关建议
建议1
建议人民银行督促相关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钢铁企业“白名单”准入力度;用于钢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改造的信贷,不受钢铁行业贷款限额管控;对绿色低碳环保项目评审时,以企业综合还款能力代替项目经济效益测算,并拉长还款期限;在支持民营钢铁企业低碳转型方面,国有大行应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建议2
围绕数字金融,建议金融主管部门鼓励相关金融机构与数字化水平较高的钢铁链主企业开展数字金融合作,根据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情况等信息,与企业联合开展数字建模,推进多场景数字金融试点,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和民营钢铁企业数字化融资便捷性。
建议3
围绕科技金融,建议相关部门聚焦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研究制定科技金融支持钢铁行业科技创新项目清单,为金融机构提供参考依据。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支持钢铁企业专班,与重点钢铁企业共同探索科技金融应用场景,推进试点示范。
建议4
考虑到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际需求,结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的会议精神,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延续碳减排支持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继续支持钢铁等传统行业改造升级。
建议5
建议金融机构加强与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协同,做好相关部门的政策承接,促进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国家绿色工厂绿色低碳改造升级等项目融资有效落地,切实支持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