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4-09-29
有那么几样文化符号是宝钢人的精神寄托,它们的故事在老师傅口耳相传中历久弥新。
有这么一群人,承载着“85·9”精神,坚守一线,奋战在离这些文化符号不远的地方。像一束隐形的光,涵养着宝钢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当他(它)们的身影重叠,当他(它)们的精神交融,钢铁报国、钢铁强国的使命感在每一个现场扎根,诚信协同的光芒在每一位宝钢人心中闪耀。
今天,第五期“云打卡·追寻奋进足迹”栏目,一起聆听代代相传、永不磨灭的故事,感悟“85·9”精神,汲取前行力量,在“战危机、创一流”中奋力书写崭新的奋进篇章。
2000年,宝钢股份无取向硅钢生产线Q018在宝山基地投产,打破了外国厂商的卡脖子技术。2016年,两条产线迁至湛江东山基地,原机组10名员工随迁支援,为机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从零开始,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二次创业,铸造国之重器。当年机组迁移时所留下的操作面板,正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生动诠释了宝钢人学习创新、协同高效的精神。
“全线注意,Q018机组停机,Q018机组停机……”
这样一句平凡甚至有点平淡的宣告,随着广播和对讲器传遍整座工厂,2015年12月30日,宝山基地第一条无取向硅钢退火涂层机组Q018,迎来了它光荣的最后一天。
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彩旗和绶带,只有二十多名曾在Q018机组工作过的员工一起,在这块熟悉的操作面板前,共同注视着这座“宝钢硅钢的原点”,走向它“机”生的转折点。
在那一刻,他们看见的不只是一座即将走向新生的功勋机组,还有与它同行的,风雨兼程的十五年时光。
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市场对无取向硅钢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在彼时,国内硅钢产品生产技术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每年需要使用大量外汇进口冷轧无取向硅钢。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宝钢决定引进无取向硅钢先进生产工艺,开始了Q018机组的建设。
从国外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并不容易,当时,入职不过3年的王家奭还是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他至今还记得那时紧张的心情:“最开始,我们连硅钢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要提生产硅钢了,唯一的决心就是要把这个机组开起来。”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为了跟上国外调试专家的步伐,王家奭和Q018机组的53名员工们一起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学习。只要专家开始调试,他们就目不转睛地盯着专家的每一步操作,沟通不便,就把每一个按键的位置全都像画画一样记在笔记本上。下班以后,他们又一起从零开始学习硅钢的基本概念,把基础打牢打实。
一年的安装和调试,也是一年的学习。随着学习的越来越深入,他们逐渐发现,外方提供的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涂层配方成本太高,他们自行优化;涂层机分布影响生产节奏,他们重新布局;退火炉温度太高,炉辊承受不了,他们主动改型。何家峰说:“当时,我们所有人的决心就是要比国内外同类机组开得更快,打造的产品性能更好。”
而事实上,何家峰他们也的的确确实现了他们的目标。2000年,Q018机组建成投产,年产量37.8万吨,一跃成为了国内最好的无取向硅钢生产线,为当时快速发展的家用电器、工业电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今天的宝钢硅钢,取向硅钢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年产量都已突破100万吨,覆盖电力行业所有应用场景。但在很多宝钢硅钢人的心里,Q018机组始终是那个“技术大爆发”的原点。
2000年投产时,Q018机组只能生产最基础的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材料,产品类型单一,难以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需求。为了让宝钢无取向硅钢适用于更多应用场景,技术团队打破思维定式,开始了0.35mm厚度规格产品、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环保涂层无取向硅钢等新品类产品的研发,并且让这些创想一一落地。
“刚开始提到要做0.35mm厚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因为设备功能不允许。但是反过来一想,就是因为不可能,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挑战不可能。”何家峰说。
他们的挑战,打破的不仅是Q018机组自身的技术天花板,也为后续机组的设计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Q018机组的技术基础上,2005年投产的Q318机组实现了半国产化;2007年投产的Q418机组几乎实现了全国产化,并且具备了制造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能力。
Q018机组,不仅是技术的原点,更是人才的原点。成立之初,Q018机组共有员工53名,这25年里,他们投身在硅钢事业部各条产线、各条战线,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宝山基地第一条取向硅钢产线生产团队,到硅钢第四智慧工厂调试团队,再到硅钢五期工程中全球领先的无取向硅钢退火涂层机组。硅钢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的征程中,他们无处不在。
2024年,80余名新进员工入职硅钢三工场,原Q018机组的主操陈强,现在是硅钢三工场Q518无取向硅钢退火涂层机组的作业长。在新进员工交流会上,陈强说:“当时,Q018机组的生产工艺是最先进的,但是我们没有停止学习,所以我们的技术才能不断领先。”
正如Q018机组培养了一代硅钢人,他们也将Q018机组不断学习创新的工作模式继承到了新的时代,用来继续培养新一代的宝钢人,就像是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拉力赛。
2015年12月30日,元旦前夕,Q018机组产出了它在宝山基地的最后一卷。2016年1月1日,拆除开始。重新编号,重新组装,特种设备整套整套地从上海挪到湛江,“保护得就像新的一样。”参与转移行动的设备技术员王文华说。这一次搬迁,设备利用率达到90%以上,只留下一个操作盘,如今还留在原位,默默注视着这段历史。
在转移行动如火如荼的时刻,一群实习生却悄悄地走进了宝山基地Q518机组无取向硅钢生产现场。在这里,他们要用一年的时间学会无取向硅钢生产技术,并且原封不动地带回湛江。但与Q018刚诞生时不同,这一次,他们不仅有师傅手把手的教学,更有一支强大的协同支撑团队与他们并肩作战。
2016年9月,Q018机组在湛江重新开始安装。
2017年7月,Q018机组,在东海岛上炉火重燃。那一天,何家峰和11名支援团队成员们,再一次注视着这条机组产出了它的“第一卷”。
2024年的今天,身在湛江的Q018机组依然运行良好,并且一直在改进优化。硅钢事业部的一贯制管理模式和智慧决策系统的运用,依然在不断为这条“老”机组注入新活力。
学习创新、协同高效的精神在一次次传承中,烙印在了这条机组和这个团队的深处,成为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代代相传的Q018机组,正和宝钢硅钢一起焕发新生,传奇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