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1-03-09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冀南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华就行业如何压缩粗钢产量、积极推广钢结构、低碳发展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相关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
工信部提出今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要求,您认为钢铁行业应如何落实?
王树华: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创新高,达到10.65亿吨的历史峰值,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继续推进,国内外经济形势陆续复苏,预计2021年我国钢材需求将保持小幅增长。工信部提出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2021年产量同比下降,作为钢铁企业我们坚决支持和服从。具体实施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方向:一是统筹供需平衡。压减粗钢产量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资源供需平稳、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但目前钢铁需求强劲,库存也不过剩,建议在压减产量重视供给端的同时,统筹抓好需求端的调解,防止供需失衡。二是坚持有保有压。近年来,“2+26”地区钢铁企业按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已投入巨资进行环保改造,能耗、环保水平都已达到较高水平。建议对产量压减以环保、产品等为衡量标准,杜绝“一刀切”和“切一刀”简单摊派任务。三是进行立法约束。未来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必要研究出台碳约束法规条例,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法律制度,在各行业形成碳排放管理体系,在碳约束法律和管理体系下,建议要探索建立钢铁企业碳排放指标管控和交易平台,形成用碳控钢的法治化、市场化长效机制。四是压实主体责任。钢铁企业作为主体,要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要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精、尖、特产品转移,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产能合作,压缩国内粗钢产能压力,加大粗钢原材料进口比例。
记者
钢结构在环保和减排方面优势明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结构应用比例偏低,您认为我国在推广钢结构过程中存在哪些难题,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王树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钢结构应用比例偏低,用钢量仅为钢产量的20%,纯钢结构的用钢量约占建筑用钢量的1.5%-2%。占建筑竣工面积60%-70%的住宅建筑几乎全是混凝土建筑。与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建设成本要高,但养护成本低,在环保和减排等方面,钢结构优势明显,回收率达90%以上。因此,按照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核算,两者成本相当,但钢结构在环保、社会效益等方面远高于混凝土结构。之所以推行难,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层面问题。我国很多地区市场思想观念“封闭”,项目业主“少花钱多办事”的思维定势严重,心理上依旧延续着优先考虑混凝土结构的思想,没有解放思想综合考虑钢结构带来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和可持续发展效益。二是标准要求层面问题。目前,我国行业涉及钢结构的主要技术标准、荷载标准、材料标准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标准化要求、设计寿命要求、高性能材料应用、钢结构抗疲劳要求、结构构造细节要求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相关配套层面问题。例如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现场焊接,设计人员创新工作的激励机制不够,配套部品、部件性能及工艺水平还比较落后,高等院校对钢结构人才的培养比较薄弱,推广钢结构,需要结构工程、材料工程、技术工程同步推进,需材料、设计、加工、检测、养护等各环节共同努力。
记者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对低碳时代到来,钢铁行业该如何应对?
王树华: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碳发展势在必行。围绕主动迎接“低碳时代”,要着重解决“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钢铁行业三大痛点,为实现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具体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严格遵守产能置换有关规定,防止违法违规新增产能,充分利用行业效益改善的有利时机,推动和鼓励更多大型钢铁企业牵头实施重组,形成不同区域有影响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和专业化一流企业,提升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二是保持行业平稳运行。重点围绕“控产量、降成本、防风险、提质量、保效益”开展工作,企业要有效开展降本工作,强化防范经营风险,进一步提升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着力增加铁素供给、改进定价机制、完善期货市场规则等。三是继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优化原料、工艺和能源结构,突破低碳工艺技术瓶颈,推动非化石能源特别是氢能在钢铁行业的应用,鼓励钢铁企业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绿色设计产品,引导下游产业用钢升级,促进优质钢、精钢产品应用。四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责任,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围绕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高效轧制、基于大数据的流程管控、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以及先进电弧炉、特种冶炼、高端检测等专用装备,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加强标准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五是推进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推动数字产业与钢铁产业深度融合,推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加快钢铁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深度融合,建设钢铁行业大数据中心,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能力,多维度打造现代化、数字化、精益化的“智造工厂”。
记者
当前一些钢铁行业试点分支机构在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方面不够顺利,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王树华:根据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到2020 年底前,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全部转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有利于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紧跟行业科技进步发展趋势。但是钢铁行业试点分支机构在进行属地备案过程中,当地人社部门接到试点分支机构的咨询电话或备案材料后,没有相应的系统高效的规范流程和约束机制,希望国家人社部大力支持并牵头加大与地方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地方人社部门根据要求尽快出台属地备案的相关工作程序,办理属地备案手续,使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