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钢结构建筑正朝着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方向加速迈进,但钢结构综合应用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低碳环保、性能优越的热轧型钢已成为钢结构建筑的优选材料。其中,热轧H型钢作为核心材料,其应用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行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加快推动热轧H型钢应用与发展?9月5日,在推进钢结构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暨型钢产业链协同共建研讨会期间,《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了晋南钢铁总裁张天福。他认为,推动钢结构产业发展,既需要技术创新,又需要合作共赢,全产业链要携手加强热轧型钢技术研发,提升设计施工水平,共同打造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各方应协同推进,共同促进钢结构建筑高质量发展。
《中国冶金报》记者:发展热轧H型钢的潜力何在?有何优势?
张天福:《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到2025年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根据要求,预计未来5年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复合增速超40%,国内钢结构用量整体复合增速约为9.5%,预计到2025年中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市场规模达到7533亿元。同时,今年5月1日发布的《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新国家标准优化了H型钢规格系列,填补了国内外超大规格H型钢的空白,更好地满足了钢结构建设需要,有利于提高热轧H型钢在钢结构的应用占比,推进H型钢产品国际化,为国内钢结构的设计、制造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材依据,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创造条件。
随着中央对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的不断明确,地方政府配套政策也在密集落地,部分省份在出台装配式建筑专门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同时,也纷纷制订了钢结构建筑发展规划,明确钢结构建筑形式的推广实施范围及各类新建建筑中钢结构的应用占比。可以说,发展热轧H型钢是钢铁行业的必然,也是政策使然。
热轧H型钢在产品质量、低碳环保、综合成本等方面优势显著:一是力学性能稳定可靠。热轧型钢通过高温一次成型,内部晶粒结构均匀,无焊接产生的局部热应力、气孔、裂纹等缺陷,具备更强的承载能力、抗疲劳性和抗震性能,尤其适用于建筑承重结构。二是生产高效低碳环保。热轧型钢采用工厂标准化批量生产模式,可直接按规格供货,无需经过下料、拼装、焊接等复杂工序,大幅减少了钢结构加工厂的加工环节,有效降低了碳排放。三是综合成本优势明显。焊接型钢需额外投入切割、焊接、打磨、探伤等费用,且加工周期长,导致时间成本增加。相比之下,热轧型钢一次成型,降低了复杂生产环节及时间周期等方面的综合成本。
《中国冶金报》记者:发展热轧H型钢,各方应如何做?如何改善过度竞争态势?
张天福:作为钢铁企业,我们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在建筑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中,对热轧H型钢相关标准设计与应用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快新规格产品标准立项、编制与发布,明确其技术指标、检验方法及应用范围。同时,指导钢结构设计院、施工方、验收机构等共同建立覆盖热轧H型钢从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为新规格产品的推广及应用提供权威依据。
张天福:推动热轧H型钢新规格研发、标准完善与设计应用,是助力钢结构建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需要产业链各方协同推进,同时也离不开相关协会的大力支持。希望产业链各方及相关部门、机构能凝聚共识、携手共进,共同提升热轧型钢在我国钢结构建筑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为实现我国低碳环保、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面对当前型钢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要想改善过度竞争态势,唯有合作。合作才能发展,共赢才是王道。根据市场规律,当供给大于需求5%时,价格就在下跌;当需求大于供给5%时,利润才有持续保障。在国家“反内卷”的背景下,型钢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一是在各自核心区域内(500公里以内)自行定价,杜绝区域串货;二是共同维护健康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此外,建议型钢企业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规律以销定产,实现长期盈利。
《中国冶金报》记者:晋南钢铁如何以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
张天福:作为陕晋川甘区域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型钢企业,晋南钢铁提供以下保证。
一是品质保障。晋南钢铁具备长流程产业链优势,产品质量过硬,严格把控从原材料选取到生产工艺各环节,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
二是物流速达。晋南钢铁物流“一票送到”优势明显,物流发运效率和安全有保障。同时,物流平台还增加了物流到货短信提醒功能,让客户随时掌握产品发运状态和物流轨迹。
三是绿色领航。晋南钢铁已构建“钢—焦—化—氢+绿电”全闭环低碳产业链,融合光伏、氢能等新能源技术,致力于成为长流程绿色钢铁标杆企业,吨钢碳排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晋南钢铁正通过增加设备设施、配套绿色原料等措施,力争实现“吨钢吨碳”目标。
四是规格齐备。晋南钢铁型材规格品类齐全且库存充足,型材已达600多个规格,实现从30号角钢到600H型钢规格全覆盖,能满足不同客户随时提货的需求。
五是室内仓储。晋南钢铁型材产品全部在室内存放,从源头避免了货物生锈,确保产品外观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