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
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行业动态
钢铁与装备坚定行动:协同创新!

发布日期:2020-08-27

 

“3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钢铁企业,特别重视制造业,特别重视创新”;

“装备如何对接需求,如何建立先进的供应体系?建议形成一个小核心大协作的生态圈”;

“要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占领制高点。在这方面,国外没有比我们先进多少”;

……

8月25日,在2020年高质量发展·装备与钢铁同行冶金先进技术装备交流研讨会上,围绕“强化自主能力,赋能钢铁强国”的主题,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构建创新生态圈,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石”的主旨发言,来自钢铁和上下游相关行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进行了热烈而又自由,活泼而又深邃,简洁而有见地的讨论。

“加快协同创新”的落脚点,也在讨论中成为大家的共识。

研究短板

科技创新在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也支撑了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的攀升;通过科技创新,钢铁行业建立起了完备可控的钢铁工业体系,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制造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短板突出、原创性技术成果不足,基础理论产业融通技术研究还有待加强,一些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缺失,智能化仍需深入等问题还存在。

“在技术创新上,现在存在软硬不结合的问题,在硬的方面(指装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软的方面(指软件等)还存在不足。”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指出当下存在的不足。

“科技供给一定要与市场接轨,解决问题。比如让成本更低,让效率更高,让风险更可控,让企业竞争力更强。”德龙集团、新天钢集团首席信息官郭玉宾从市场化导向的角度提出建议。

“我们坚定认为,在在线检测领域,机器一定代替人。例如,我们在冷轧生产线的样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采用了深度学习的算法进行特征值的自动提取。这样的效果是什么?用传统方法大概最多提取到80%以上,我们现在可以提取到96%多。”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监陈良介绍。

“此次会议为我们解决问题开了个好头。我们的大部分设备是领先的,但是在电气元件等方面确实存在不足,大部分被一些国际性大企业垄断了。这是我们的短板,必须走不同行业协同创新的道路才能解决。”来自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经理王贵阳指出了短板问题。

的确,根据对某企业的调查,该企业共有关键工艺设备11642套,完全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工艺设备数量为6653套,国产化率仅为57%。国产设备无法替代的主要是部分机械设备、PLC等控制系统、精密检测仪表、部分设备核心控制系统等。

当然,短板的根源在于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不够。

“只有不同行业之间高效协同,才能创造世界领先的企业。”刘明忠认为。

“鞍钢与一重共同创造了很多第一,比如鲅鱼圈5500mm宽厚板轧机、1780mm热连轧等,是共同努力的结果。”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景奉儒补充说。

据悉,60多年来,中国一重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350多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400多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创造了数百项“第一”。

“我们在一些点上的突破确实很多,但是也得承认在线和面上的短板还比较多。”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应其说。

“是时候进一步提升自主能力了,而且条件也已经具备。现在企业有想法,国家有支持,力量也足够,人才也不缺。比如建龙集团的定位就从钢铁生产企业转为了科技创新企业。”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阮小江表示。

如何突围

“要以自主可控为战略基点,以绿色化和智能化为核心主题,瞄准关键短板发力,构建创新生态圈,走好科技创新之路。”何文波认为。

何文波在报告中强调,钢铁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拥有了不同类别的创新资源,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创新体系也已基本建成。未来,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上,以“育主体、建模式、造环境”为重点,培育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构建协同创新模式,营造宽松有序的创新环境,逐步建成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圈。

“我非常同意将创新生态圈建设作为科技发展的切入点。我们和中国一重都是国家‘一五’156个重点项目单位,都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长起来的,有这种文化传承。此外,在共同开发方面,彼此合作非常多,已经成功完成很多协同研发的项目。我认为这种钢铁与装备的共同合作开发,是提升我们钢铁行业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途径。”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栓师认为。

魏栓师表示,当前,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包钢持续致力于数字化、智能化企业构建,“黑灯工厂”、智慧矿山等项目已成功实现并顺利运行。未来将进一步与有关企业合作,在智能制造、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包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科技新动能。

“我们目前装备制造行业的水平和创新能力不低。我有两个建议:一是既要行业协同,更要专业协同,比如机械、电子、信息化、自动化等协同起来,用分享机制实现共同目标;二是装备市场主要在国内,我们具备内循环的条件,要利用起来这个市场,瞄准进口比较多的几种装备,集中攻关,实现自主研发之后再进行升级。”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键提出建议。

据介绍,河钢已经与阿里合作,建立专业的数据库,通过智能化手段可以实现冶金装备自我优化提升。

“我们在钢铁领域特别是炼铁智能化领域耕耘十几年,国内大约400座高炉用了我们的智能化系统。但是,智能化的基础是传感器到位,没有传感器提供数据,就形成不了智能化。我们在这些领域已经突破,愿意与大家合作,建立闭环的全自动专家系统。”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邢洪海向钢铁企业发出邀约。

“工艺、材料、制造、控制、智能化等,要做成一个创新的生态链。比如,德国在氢冶金方面就集中了国内最顶尖的力量形成创新团队。”就协同创新,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肖鹏建议。

协同创新,少不了科研院所。

“我们处于一个不断创造辉煌的伟大时代。我们科技人员要志存高远,站在世界技术制高点上。我建议要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同时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容错的机制。”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院院长何安瑞自信满满。

“确实存在高端元器件自主性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建立需求对接机制,搭建协同制造平台,同时发挥国家重大工程成果的溢出效应。”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社昌提出建议。

“可以建立钢铁+机械+电气+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破除信息孤岛。”对此,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鹏建议。

“比如我们在轧机方面,在辊形、参数与控制商比如宝信软件协同。”中国一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金水说。

“我们也是跨界地把高铁复兴号的技术运用到钢铁领域,在北科大的带领下研发了热轧主传动系统,并且核心技术的软件完全自主可控,为钢铁行业自主创新贡献了一份力量。”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总经理何亚屏介绍。

“总书记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深有体会。我们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德国一家搞自动化的技术团队合作,实现了营口5米宽厚板轧机全部自动化改造。”中钢国际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建介绍。

认识上的一致必须以行动为落脚点。

“协同创新的理念,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实现知行合一。此外,我们要推进装备的系列化、标准化和数字化。”中国宝武设计院院长,宝钢工程技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跃强调。

“泰尔重工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近年来在智能化方面也发展迅速。泰尔重工的一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70%,创造了26项行业标准,申请成功36项发明专利。”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邰正彪介绍。

“钢铁与装备,同心同行,落脚协同创新,一定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作为会议的主持人,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陈洪飞在最后如此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