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一定是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先进生产力。”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适配性。在赵民革看来,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须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投入产出比。
“作为传统工业企业代表,钢铁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当聚焦3件事: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绿色低碳,三是数字化转型。”赵民革表示,“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正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打造比较竞争优势的一大利器。”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逻辑:
“一引领两融合”
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
当被问及“哪项技术最能代表首钢的新质生产力”,赵民革不假思索地举例道,是首钢的“蝉翼钢”和新一代锌铝镁镀层产品。
“蝉翼钢”是首钢镀锡板极薄规格产品系列的一个统称,特点是“薄如蝉翼、光似镜面、坚硬如铁、柔韧如松”,因此开发过程中对钢质纯净度、力学性能、厚度精度、板形和表面质量要求极高,厚度从0.11毫米降到了0.07毫米,产品应用于5G基站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池中枢平衡器等高端电子产品。新一代高耐蚀锌铝镁镀层外板产品,则将汽车零件冲压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相比于普通镀锌产品,其耐蚀能力提升3倍~5倍,大幅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这其中,折射出首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逻辑。“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赵民革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首钢已经明确提出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概括起来就是“一引领两融合”。
“一引领两融合”就是首钢落实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首钢将通过不断深化“一引领两融合”,紧抓国家稳增长带来的政策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的眼光看待市场需求,“问”在市场、“落”在现场,在行业竞争中定义高端领先产品、在需求侧增长中定义特色产品、以产业链头部企业的满意度定义服务能力,用高质量供给破解需求侧变化难题。
以当前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驱动电机作为关键的核心部件,其效率的快速提升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为此,首钢“量身定制”材料开发方向,通过自主创新建成全球首套高端电工钢用六机架连轧机组,突破了许多难点堵点,最终开发出了兼顾低铁损和高强度的电工钢产品,使得电机损耗更低、尺寸更小、效率更高,使用这种电工钢的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可降碳2.45吨,相当于134棵树每年的吸碳量。这是首钢用高质量供给破解需求侧变化难题的一个典型案例。
赵民革认为,从目前看,钢铁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难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研发投入强度仍偏低;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比,原始创新能力亟待增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上没有形成协同攻关合力,创新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钢铁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就要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巩固和提升比较竞争优势,推动行业实现发展质量向更高效率、更有韧性、更可持续转变。”赵民革表示。
“对首钢而言,新质生产力还意味着绿色生产力。”赵民革介绍道,面对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国家“双碳”目标的要求,首钢坚持把绿色作为企业发展的鲜明底色,从全生命周期视角重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全球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先锋。
赵民革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首钢绿色发展经历了超低排放、极致能效、减碳3个阶段。当前,钢铁企业的货架上有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两类,无论是靠短流程,还是靠氢基冶炼生产的低碳产品,成本都高于普通产品。
“现阶段下游用户为额外增加成本买单的意愿不强,这是短痛。而未来钢铁企业一定是以低碳为主的产品结构,这是长期发展的需要。”赵民革表示,“处理好这个平衡,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技术投入在前,产业化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逐步释放,在提供低碳产品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对钢铁行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意味着另起炉灶,而是在采用‘高技术’方式推进传统钢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协同推进。”赵民革认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企业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当前,钢铁行业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企业经营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制约首钢高质量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实现发展质量向更有效率、更有韧性、更可持续转变还需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因此,赵民革表示,首钢将主要在以下两个大的方向去布局。
一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方面,拓展产品应用空间。要紧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布局研发一批极高强度、极耐腐蚀、极端温度、极限规格等应用方向的新材料;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钢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同时培育布局工业尾气制乙醇、生物质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
“推动数字化转型也是首钢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赵民革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对于像钢铁这样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先被淘汰的一定是效率不高的企业。在国资国企功能分类中,首钢属于竞争类,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管理效率、运行效率、市场竞争力,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赵民革补充道,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据会更多。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底座,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求。“这将是国家和每个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都要面对和妥善解决的问题。”他说。
二是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聚焦科幻产业特色赛道,瞄准元宇宙、人工智能、深空探测等产业方向,吸引更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赋能型企业入驻,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国科幻大会这一国家级平台作用,链接产业孵化中心、产业创新联合体等各类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全周期支持与服务体系,围绕企业发展痛点,初步搭建起涵盖6大类21项内容的产业服务体系,推动产业服务从“基础性服务”向“增值性服务”延伸,进一步向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深度转型,推动首钢园区成为首都长安街西轴线上的重要城市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