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
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行业动态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发布日期:2025-04-10

 来源:晋江经济报张惠阳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但在福州市长乐区,我们还是感受到了那和煦的春风与融融的春意。来自全省16家报社的副刊编辑、记者,践行“四力”要求,深入走访长乐的琴江满族村、和平历史文化街区和闽江河口湿地公园,一路见证长乐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成就,探寻长乐近年来所着力打造的“一生长乐”背后所蕴含的幸福密码……

琴江遗响

踏入全省最大的满族聚居村

——琴江满族村

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村口广场的石碑上

林则徐所题的“海国屏障”四个大字

苍劲有力

不仅是对琴江重要战略位置的

精准概括

更是对这片土地上保家卫国精神的

崇高礼赞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陈暖 摄

琴江,因闽江蜿蜒而过,其形恰似古琴而得名。它是镇守闽江口、拱卫省城的战略要地。清雍正六年(1728),福州驻防副都统阿尔赛洞察其军事价值,奏请朝廷,遣513名八旗官兵携家眷进驻此地,建立了“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作为全国四大水师旗营之一,它的历史比马尾的福建水师还要早151年。

琴江水师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悲壮的战争史诗,中国近代沿海的重要战役几乎都有它的身影。直至1884年的马江海战,它发出最后的绝唱。面对法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佐领黄恩录率领水师旗营官兵,以血肉之躯奋勇抵抗,鲜血染红了滔滔闽江。战后,琴江沿岸捞上官兵遗躯500多具,其中葬鲤鱼山200余具。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陈暖 摄

如今

鲤鱼山上建起了抗法烈士陵园

门口“勿忘国耻”四个鲜红大字

刺痛着每一个人的眼眸

每年七月初三

村民们自发来到闽江边

放灯焚香,祭奠英灵

让这份爱国情怀代代相传

  时光流转,水师旗营虽已成为历史符号,但它在琴江留下的印记却从未磨灭。福州将军行辕保存完好,那棵与水师旗营同龄的榕树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街巷布局独特,呈“回”字形,宛如迷宫,处处透露着防御外敌的智慧。村里的木结构房屋古朴典雅,与南方常见的青砖土墙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那别具特色的“定心门”,四扇或六扇的差别,无声诉说着“兵”与“将”的不同。还有那贴在门上的满文对联、与福州话不同的“旗下语”,无一不彰显着琴江浓郁的满族风情与独特的满族文化。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陈暖 摄

那些来自白山黑水间的八旗子弟

早已在闽江南岸落地生根

他们的后裔在这里

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

  随着琴江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开办民宿、饭店和手工艺品店,在守护先辈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享受着和平生活的美好。他们的幸福,源于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的热爱,这是“一生长乐”幸福密码的一部分。

和平浪语

离开琴江满族村,向南而行

我们来到了和平历史文化街区

街口

一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

那是一小截几近倾倒的旧城墙

几只燕雀停歇其上

似要展翅高飞

仿佛在诉说着街区的古老与新生

  和平街被誉为长乐的“千年府第街”,自南朝形成集市,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唐末,随王审知入闽的望族大多在此定居;明清时期,这里更是达官贵人和富商云集之地。近百座古大厝留存至今,每一座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走过古街,就如同穿越了一部长长的长乐历史。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陈暖 摄

  在政府的精心修复和活化利用下,这些高门大宅重焕生机。就像陈府,其第一任主人陈利事的发家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据说清康熙年间,身为海商的陈利事被海盗劫持。因能言善辩,海盗送他一船木炭。没想到木炭里竟装满金条,陈利事因此一夜暴富。他买下了街区里原明朝万历年间兵部侍郎、少司马陈省留下的36个院落,而陈府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如今的陈府

已被开辟为长乐士绅文化馆

漫步其间

长乐从古至今的历史图卷

在眼前徐徐展开

海商文化、笔耕文化和士绅文化

在这里交融汇聚

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和平街尽头的太平桥边,一座雕塑引人驻足。一本展开的书卷上,刻着著名旅港长乐籍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这篇文章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站在古老的太平桥上,眼前榕树依旧枝繁叶茂,小溪流水潺潺,仿佛能触摸到作家心中那浓浓的乡愁,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陈琳莹 摄

而这份热爱

不仅是其个人的情感寄托

更是包括海外游子在内的

广大长乐人民

共同的精神纽带

激励着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拼搏奋斗

传承和弘扬长乐的历史文化

成为“一生长乐”的源泉与内在动力

 

河口鸟鸣

位于闽江入海处的

闽江河口湿地公园

宛如一个鸟类的王国

踏入其中

我们便被这里独特的自然魅力所吸引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图片来源闽江口生态湿地和陈暖

  湿地博物馆的外形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海鸟,馆内陈列着各种珍稀候鸟的标本和雕塑。工作人员介绍,闽江河口湿地公园总面积达2100公顷,核心区面积877.2公顷。这里有鸟类313种,其中水鸟16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74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目录的有22种(极危5种、濒危6种、易危11种)。其鸟类种数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1.7%,占福建省鸟类种数的一半以上。每年在这里迁徙停歇和越冬的水鸟超过5万只,更是世界上唯一同一区域存在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3种珍稀濒危鸟类的湿地。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于202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2023年被选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陈暖 摄

我们乘坐电瓶车

进入保护区,沿着栈道前行

这片广袤的湿地

给人一种“荒凉”之感

河滩上鲜有人迹

只有各种候鸟自由自在地

停歇、嬉戏、飞翔

悦耳的鸟鸣声在耳畔回荡

在这里

鸟儿才是真正的主人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陈琳莹 摄

而这份“荒凉”,背后是长乐为保护湿地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长乐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创新退养还湿机制,清退养殖面积3197亩,回租回收养殖塘,扩大水鸟栖息地,恢复湿地生态功能,还将部分养殖户转变为湿地管护员,实现了从“人鸟争地”到“人鸟相互成就”的转变;大力治理互花米草,并种植芦苇、红树林等2467亩,修复鸟类栖息地3142亩;建立海漂污染物治理长效机制,每日清理保护区全域垃圾,加强湿地的科研监测与智慧保护。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陈琳莹 摄

探寻“一生长乐”的幸福密码

▲陈暖 摄

  在观鸟台,我们用望远镜眺望远方,只见池塘中白鹭伫立,低头觅食;堤岸边苍鹭停歇,目光锐利;空中鸟浪翻腾,壮观至极。闽江河口湿地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人们在这里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对这片湿地的守护和热爱,同样是“一生长乐”的幸福所在。

“一生长乐”

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更是长乐人民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

它藏在琴江满族村的历史传承中

藏在和平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底蕴里

藏在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的自然和谐间

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用心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