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1-07-09
7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
根据《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将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发展规划》时表示,循环经济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球广泛共识,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
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综合贡献率超过25%。
今年2月,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向世界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以来,各个政策口都会密集地出台相关政策,最终形成越来越成熟的政策体系,支撑绿色低碳发展。
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
上述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正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十四五”时期我国资源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同时我国一些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总体上仍然不高,资源安全面临较大压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的需求十分迫切,且空间巨大。
《发展规划》提及,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仍面临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回收设施缺乏用地保障,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大宗固废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
为此,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线,《发展规划》围绕工业、社会生活、农业三大领域,提出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在重点任务中,《发展规划》首要提及的一点即是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包括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强化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等。
促进工业的低碳发展与转型,正是当前中国实现碳达峰的一大主线工作,尤其是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施传统工业低碳改造和发展清洁低碳产业等。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中国的工业生产过程有很大的减排潜力,包括提高各类工业炉窑能效并降低煤耗、加大废钢的回收利用等。
在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规划》提出,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包括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等。
其中值得注意的一条具体措施为,将废旧物资回收相关设施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障用地需求。有低碳城市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国土空间规划层面就应该传导下去。
《发展规划》还提出,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包括加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废旧农用物资回收利用,推行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推进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旅游康养等循环链接,鼓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
鼓励“互联网 二手”模式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居民在消费领域的碳排放占比上升,促进绿色消费变得愈发重要,而其中,发展二手商品市场是一个重要措施,此次的《发展规划》专门提出,鼓励“互联网 二手”模式发展。
在二手商品中,消费电子是一个重要品类。灼识咨询(CIC)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二手消费电子交易量达1.886亿台次,未来五年将保持23.7%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25年有望达到5.458亿台次。
万物新生集团(爱回收)是中国最大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和服务平台,其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20年,公司全平台成交的二手商品达2360万台,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主,其中手机约占7成。但目前国内二手手机回收渗透率只有3.7%,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只消费电子产品的回收潜力巨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力提升,闲置物品也越来越多,闲置物品的交易需求由此攀升,这对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也前景可期。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起步时间较晚,相应的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导致了颇多乱象与纠纷。
此次的《发展规划》提出,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规,建立完善车辆、家电、手机等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等标准,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强化互联网交易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专业经营商户,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
万物新生集团创始人兼CEO陈雪峰表示,从消费规模和结构看,中国开始进入消费全面升级转型阶段,这也是绿色消费与生活方式的窗口机遇期。综合考虑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议将绿色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完善二手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税务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制度。
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
在《发展规划》所列的重点工程与行动中,有一条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这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2013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按照动力电池4至6年使用寿命测算(家用车辆8-10年的使用寿命),2020年前后,国内动力电池已进入报废高峰期。
招商证券曾测算,预计到2022年,我国将产生53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东方证券则测算,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有望达370亿元。
近年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已经受到高度重视。2019年底,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整体而言,我国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还处在比较粗放的阶段。上述《发展规划》也提及,当前,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新型废旧产品产生量大幅增长,回收拆解处理难度较大。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现阶段动力电池回收方最关注的是提取报废电池中有价值的金属材料,正规渠道的回收和处理成本高,往往是没有回收资质的企业出价更高,最终拿到了电池。但电池回收拆解处理的过程并不简单,企业并没有真正关注是否用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式来回收。
他认为,梯次利用也非易事,从电池的设计、生产环节,就应该考虑到后续的梯次使用潜力,而在梯次利用过程中,如何保证安全,如何溯源等等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
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人士呼吁,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都处在发展初期,对市场的规范引导至关重要。
此次的《发展规划》就提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通过自建、共建、授权等方式,建设规范化回收服务网点。推进动力电池规范化梯次利用,提高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术水平等。
此外,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与梯次利用成套化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培育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王子冬向记者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包括整个电动汽车行业都需要有更完备的顶层设计,真正把节能减排的理念贯彻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