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
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行业动态
加快完善能源发展战略 确保电力供应稳定与安全

发布日期:2021-06-04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随着气温升高以及经济复苏,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多地夏季或面临电力供应缺口,其中广东17个地级市自5月中旬开始启动“有序用电”。

根据相关电网公司测算,广东电力缺口近期曾高达7%左右,广西最高电力缺口占比为11%,江苏省预测全网存在425-925万千瓦供电缺口,浙江预计夏季高峰电力平衡将出现200万千瓦左右缺口等等。去年年底气温较低时,中国也曾出现多地拉闸限电现象,电力供应较为紧张。

产生电力缺口的原因较多,其中,气温变化容易造成居民用电骤增,比如去年12月湖南、江西、浙江、内蒙古等省份的部分城市“拉闸限电”,与多地气温异常偏低有关。今年5月以来广东较去年同期气温偏高4℃,用电需求骤增。与此同时,经济复苏加快导致用电需求增长。广东今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第二、第三产业用电需求持续旺盛,1月-4月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2.2%和40.2%。

长期以来,中国推动构建西电东送的发展格局,以广东为例,大约三成左右的电力由云南、广西等地输入,其中清洁能源(以水电为主)占比近八成以上。但是,今年以来,南方地区降水偏少限制了广东、云南等地的水力发电能力,造成发电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与此同时,云南、四川等地为了利用本地水电成本低的优势,大量引入了电解铝、硅料、多晶硅、单晶硅等高耗能产业,本地电力需求猛增,对电力东送构成了制约,甚至自身电力供应都出现了紧张。

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极端气候频现,中国电力需求增长依然强劲。但是,在煤电投资受到限制的前提下,依靠清洁能源面临挑战。核电因“邻避效应”以及安全问题无法大规模开发,只能是部分补充。而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受极端气候影响很大,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无法保障用电安全,而天然气发电则要严重依赖进口。

新能源发电并网也会强化电力结构性矛盾,即发电侧的不稳定性导致电力系统实时平衡受到挑战,在发电供大于求的时候,尚可以储能加以解决(但成本更高),但发电因为气候原因而大幅减少时,则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电荒现象,在气温过热或过冷时期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冲击。

此外,随着各地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梯度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利用清洁电力优势发展产业将会增加本地区电力消费,限制了西电东送的能力。而珠三角、长三角则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是制造业聚集区,如果火电受限而新能源电力供应不稳定的情况持续存在,将对经济冲击较大,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受影响更大。

目前,加快中国燃煤电厂退出,严控煤炭消费增长成为一种趋势。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也是国际趋势。截至目前,至少有25个国家和地区承诺到2030年停止使用煤炭发电,比如法国、英国、芬兰、荷兰等欧洲国家。但是,这些国家人口少,重工业与制造业比重很低,清洁能源能够满足本国需求。

但是,中国具有14亿人口且集中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容易遭受气温过高或过低影响而对电力冗余能力要求更强。再加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工业与服务业用电需求规模大,不可能靠清洁能源提供主要的能源需求与保障。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与经济大国,煤电退出必须要考虑到电力保障问题。

目前的电荒只是警示和表现,在其背后是新能源与旧能源如何协同,是如何确保电力供应稳定与安全,是东西部如何跨区交易且避免电价过快上涨的问题。如果这些战略性问题不厘清,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会持续受到挑战,周期性的电荒可能会持续存在。而像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经济核心地区,也就会继续受制于这种不稳定。

事实上,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电力系统的挑战会骤然增加,为了减少对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持续造成影响,应该尽快确立发展思路,避免产生行业利益、企业利益、地方利益无序博弈的现象以及长时间的战略不确定性带来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