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
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行业动态
专家解读:强化行业统筹作用 加快构建统一的碳足迹标准体系

发布日期:2025-07-04

文章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对加强碳足迹核算标准供给的要求,强调按照急用先行原则,优先聚焦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等重点产品,以及其它减排贡献突出、市场需求迫切、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产品,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实施方案》的颁布实施对于工业领域加快产品碳足迹标准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加强碳足迹核算标准供给,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产品碳足迹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碳中和的全球背景下,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逐步建立起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制度,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强调,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是统一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范围、方法、数据收集与质量、分配、取舍原则和影响评价的基本依据。工业产品是产品碳足迹核算中最基础、最广泛的领域。随着政策和市场对产品碳足迹的披露要求正迅速从自愿走向强制、从区域化走向全球化,加快出台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是做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帮助我国企业转型,提高产品低碳竞争力和贸易竞争优势。

二、建材行业推进碳足迹标准的工作举措及成效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和消费国,建筑材料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及制品工业,对应国民经济分类中的34个行业,涉及7万余个产品,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军工、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民生活各个领域。建筑材料工业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大的工业部门之一,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超过10%,其中水泥、石灰、墙体材料、建筑卫生陶瓷、建筑技术玻璃碳排放约占整个建材工业直接排放的约96.5%。为积极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标准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主动作为、提前布局、统筹推进,组织行业有序开展碳足迹标准研制,构建了统一的建材行业碳足迹标准体系。

(一)加强碳足迹标准顶层设计。以专项工作形式组织开展建材行业碳足迹标准子体系研究,针对不同种类建材产品分别制定碳足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研制计划,对于水泥、玻璃等行业急需且工作基础好的重点产品,同步推进团体标准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并开展了《建材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建材行业碳足迹标准体系并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碳足迹标准衔接,提高标准的协调性、前瞻性和引领性。

(二)统一碳足迹标准编制原则。建立碳足迹标准推进工作机制,统一部署标准研制计划并要求与GB/T 24067《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保持一致,与国际认可并应用于具体产品种类的方法、标准和指南协调一致,确保碳足迹标准之间协调一致、方法对标国际、评价边界统一。

(三)发挥团体标准快速响应机制。按照团体标准先行先试、逐步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原则,重点围绕“新三样”和有进出口贸易需求的产品,生命周期内碳排放强度高的典型产品,已有绿色产品评价标准、能够支撑绿色低碳建筑建设等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产品,累计下达50余项碳足迹团体标准研制计划,并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开设绿色通道,解决市场急需。

截至目前,建材行业已实现主要建材产品碳足迹标准全覆盖,发布了玻璃纤维、风力发电叶片、石墨、耐火材料、石膏等19项碳足迹团体标准,其中,有9项团体标准入选了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编制完成了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岩(矿)棉及其制品、预拌砂浆、人造板和木质地板、金属复合装饰材料等7项碳足迹行业标准;正在组织开展水泥、石灰、石材、光伏玻璃等4项碳足迹国家标准研制。同时,以碳足迹标准体系与行业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建成投运建材行业碳标签及环境标签公共服务平台并开展碳标签验证工作,已采信备案符合要求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及相关技术文件18项,入驻平台验证机构17家,完成首批14家企业的30种产品碳足迹验证,碳标签应用不断深入推进。

三、系统推进产品碳足迹标准研究,搭建碳足迹数据库,支撑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建材行业碳足迹标准和绿色低碳发展实际,组织行业积极贯彻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进一步完善建材行业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水泥、石灰、玻璃等碳足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研制并加强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确保标准研制质量和水平;逐步扩大行业产品碳足迹覆盖范围,围绕有碳排放数据基础或能耗限额标准的建材产品以及量大面广的基础原材料或终端消费品,继续征集并下达一批碳足迹团体标准研制计划,做好政府标准的有效补充。

二是加强政策文件与标准宣贯解读。利用行业媒体积极开展《实施方案》宣贯工作,引导行业企业正确认识碳足迹标准重要意义。组织标准起草单位共同开展碳足迹标准宣贯解读,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使用标准,促进标准得到有效实施应用。

三是搭建行业碳足迹数据库。以建筑材料碳标签及环境标签(EPD)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打造可信、可比、可用的建筑材料碳标签,扩大行业碳足迹应用范围,不断丰富完善数据库,增加本地化数据比例,提高数据质量,推动建材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四是推动碳足迹标准国际合作。加快碳足迹标准的外文版翻译,鼓励企业同步申报碳足迹标准、同步推进外文版翻译,向国际社会推广中国碳足迹标准,分享我国碳足迹工作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标准、方法、碳足迹因子数据库等国际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