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4-11-22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水安全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国家水网作为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的关键,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这一指示不仅凸显了水网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未来一段时间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指明了方向。
人多水少、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特别是近年来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强趋广态势,水资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因素。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了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的科学配置,实现更大范围的空间均衡。同时,为修复保护河湖生态,实现“还水于河”,需要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各方面的用水需求。为有效应对水旱灾害,还必须从水网的高度来提升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补齐短板和薄弱环节。实现这些目标,加快构建水资源配置的网络格局,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是关键。
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累计调水已超760亿立方米,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1.85亿人喝上“南水”;引江济淮工程实现全线调水,江淮从此“牵手”,让淮河以北基本摆脱世代缺水的困局;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充分发挥拦洪削峰作用,被誉为珠江流域的防汛“王牌”,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提供了坚实屏障。
水网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复杂体系,它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部署,水利部门已将任务目标全面分解细化,有序推进实施。例如,近两年持续推进省级、市级、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体系,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相比,水利工程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强、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是国家水网建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塑造新优势的必然选择。目前,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工程、江西峡江灌区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要持续深化水网工程前期论证,把握好纲、目、结三要素的谋篇布局,做好各层级水网的合理衔接,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实现跨期调节、以丰补枯,在空间层面实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提高国家水网抗风险能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水安全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向水利科技提出了崭新课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水网“装进”计算机,进行智能化模拟和前瞻性预演。发挥数字孪生水网永不疲劳、持续运行的特点,对水网全天候在线监控,为防洪、水资源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国家水网运行调度的科学性、安全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