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
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行业动态
按下铁路建设“快进键” 打通交通“大动脉”

发布日期:2023-11-20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初创时仅有的两个项目,到承担起18个重大铁路项目,建设里程近1500公里,总投资约3000亿元……近年来,重庆“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全面铺开,实质性开工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渝万、渝西高铁万州至樊哙段、成渝中线、渝西高铁重庆至安康段、渝昆、成达万7条高铁,重庆“米”字型高铁网逐渐串珠成线、织线成网。

自成立以来,重庆铁路投资集团切实履行重庆市铁路建设企业主体责任,做重庆铁路建设“加速器”,助力重庆“米”字型高铁网建设按下“快进键”,为重庆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路市合作”模式 聚力打通交通“大动脉”

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交通一直以来都是制约重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短板,尤其高速度、大运力的高铁网尚未成型,制约了重庆发展潜力的释放。为补齐短板,2018年,重庆启动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明确构建重庆至成都、兰州、西安、郑州、武汉、长沙、贵阳、昆明8个方向的“米”字型高铁网。

一条条铁路在重庆境内延伸,一个个项目在巴渝大地落地生根。为了适应国家和重庆铁路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重庆市政府和国家铁路集团积极谋划、大力推进,创新性地合资组建了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于2019年11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

“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的组建,改变了重庆铁路建设单纯依靠市场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政府、市场、企业协同发力。”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钦琳对初创情形历历在目,也倍感责任重大。

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成立后,承担起重庆市铁路建设企业主体责任,担任路市合资、重庆市控股铁路项目的业主和参股铁路项目重庆方出资实际管理人。这也标志着重庆铁路项目有了建设运营、投融资、资产管理和综合开发的大平台。

平台搭建起来,重庆铁路建设的蓝图更加清晰。四年时间,重庆铁路投资集团交出的成绩单令人瞩目:

——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集团从成立之初仅负责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万州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两个项目建设。现如今,集团已承担起18个重大铁路项目,里程近1500公里,总投资约3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00多亿元。

——铁路枢纽建设“加速跑”,创造“重铁集团速度”。重庆东站站房及CTC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实现全面封顶,预计今年底将完成主体结构工程,有望2025年与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同步建成投用。重庆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前期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有望实现年内开工建设。

——“米”字型高铁网逐渐串珠成线,织线成网。在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等一批交通人的共同奋斗下,国家“八纵八横”主通道中的“三纵两横”在重庆交汇,重庆“米”字型高铁网初显雏形、加速“拼图”,建成重庆“米”字型高铁网、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的目标实现在望。

“这些在建铁路项目完工后,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和互联互通提供坚实保障,对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加快融入双城经济圈和国家高铁网具有重要意义。”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探索“站城景”融合 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随着城市更新过程的日渐深入,拥有集约化、人性化等特点的站城融合模式正在成为引领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新趋势。四年来,重庆铁路投资集团不仅在技术创新上着力深耕,也在站城融合方面进行着积极探索。

重庆东站是重庆首座以站城融合思路建设的新兴高铁枢纽,在建设理念、站房设计、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规划协调、深度融合。

“重庆是典型的山城,起伏的地形对交通建设是一项挑战,但在重庆东站,自然高差却成为设计创新的特色和优势。”汪钦琳介绍,重庆东站巧妙地利用了站场和站房的自然高差,设计了桥上桥下建筑结构融为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大大缩短了旅客的步行距离和换乘时间,集约节约土地约315亩。

为了最大限度融入城市景观,重庆东站还在外形设计上融入了黄桷树这一城市元素,站房以“山水千里、黄桷参天”为主题,具有代表意义。

同样的思路也体现在重庆站的改造中。汪钦琳透露,在重庆站的改造中,重庆铁路投资集团将采用绿色设计,降低能耗,营造温馨舒适的候车环境。运用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手段,实施人脸识别,为旅客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打造数字化车站;在车站雨棚上设计花园,多维度覆绿,实现站、城、景融合。

铁路与市内交通无缝衔接,也是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推进站城融合的重要场景。

汪钦琳说,以重庆东站为例,桥上三层为铁路站房,桥下五层布置公交、长途、轨道等枢纽配套,出站旅客从换乘中心至各类交通基本实现5分钟内换乘。同时,枢纽中心还能连接山城步道、跨线步道、空中连廊等步行通道,形成24小时开放的城市慢行系统。

据了解,2022年,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成功获批成立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正对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数字化智能化、渝湘高铁重庆站至重庆东站长江隧道等重大铁路工程开展科技攻关,既为智慧化转型助力,又为重庆“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兜底。

拓展“铁路+旅游” 挖掘城市发展新机遇

1952年建成通车的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曾在推动沿线居民出行和生产生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重庆“米”字型高铁的规划建设,成渝铁路的客运、货运功能逐步减弱。

如何让成渝铁路“重返青春”?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给出了答案——将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为城市铁路,并在改造中激活和链接沿线旅游资源,将其打造成一条精品观光旅游铁路线,既有效填补重庆旅游铁路的空白,也让成渝铁路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

在成渝铁路铜罐驿站重庆端,一座全长仅77.1米的石砌结构大桥——袁家溪桥屹立在铁路线上。这是成渝铁路众多老桥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座,无论建设的材质还是孔跨样式,都具有厚重的年代感,经过日常保养维护,大桥依然状态良好。

“为保留历史文脉,在改造工程中,我们并没有将其拆除,而是考虑在既有线路旁新建一座袁家溪左线大桥。”汪钦琳介绍,改造工程本着保护历史、传承历史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成渝铁路原有风貌,仅对既有路基、桥梁、隧道的病害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治。

此次改造,重庆铁路投资集团将融合铁路文化、地域文化、建筑艺术,既做到“合而不同、全线一家”,又体现“一站一风景、站站有特色”。

为此,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全线将按照溯源“星星之火”、传承“红色基因”、融合“人文情怀”、绽放“百里画廊”等主题主线,在每一个站点表现一个主题,围绕红色基因、开路先锋、精神家园等主题,共同讲述成渝铁路历史故事,共同构筑“流动的铁路博物馆”和“红色文化传承展示长廊”。

“传承历史文脉,保留记忆乡愁,这是成渝铁路改造的一大亮点。”汪钦琳说,改造工程将围绕成渝铁路设计、建设的历史,以及沿线龙凤寺、工业博物馆、马桑溪古镇、铜罐驿古镇等44处工业、旅游文化,全方位提升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的文化主题,升华铁路与城市共生共荣的互联关系,既提升“外在颜值”,也增强“内在气质”。

不仅如此,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增建二线建成后,每天可开行列车105对,发车频率3分钟,平均站间距缩短至4公里左右,可覆盖人口约127万,将充分发挥市域铁路公交化功能,开行公交化和旅游化列车,成为沿线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铁路项目建设不仅将打通经济动脉、实现富民梦想,还将提升城市品质,添彩美好生活。在汪钦琳看来,四年的发展仅仅是开始,当前正是重庆铁路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庆铁路投资集团将认真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在建促放量、抓前期抢开工,为重庆铁路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