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
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行业动态
补齐短板锻造长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国机重装技术总监王社昌一席谈

发布日期:2021-04-02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张苓

       国机重装“十四五”发展定位是,成为国家战略的支撑者、产业链安全保障者、重大技术装备行业引领者,打造世界一流高端重型装备综合服务商。日前,国机重装技术总监王社昌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采访。
 

  王社昌介绍:“十三五”期间,企业组织实施了100多项科技创新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类奖励81项,其中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累计授权专利1033项,其中发明专利402项。主要成果表现在:突破了超大型、高精度极限制造技术,形成了炼钢、铸锻、挤压锻造、轧钢技术集群,为我国大飞机、能源核电、船舶、高铁等材料与关键部件国产化提供了基础保障,满足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战略需求。
 

  ——在炼钢领域,突破了合金精炼真空系统控制技术、连铸结晶均匀化控制技术瓶颈,研制了国内最先进的300吨级RH精炼装备,世界最大断面直弧形420mm厚度的特厚板坯连铸机,解决了国内高品质特殊钢精炼及极限规格连铸的技术难题,满足了国产汽车、高端不锈钢领域优质特殊板材的生产需要。
 

  ——在轧钢领域,攻克了宽幅高精度带钢冷连轧机组的核心设备及关键工艺技术,研发了连续变凸度高刚性五机架六辊冷连轧机、1450二十辊轧机、双卷筒回转式卷取机、“1+4”铝板带热连轧机等核心关键设备,开发了多项智能化系统,填补了国内同类工艺技术装备的空白,打破了行业内国外集成商的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
 

  ——在精整领域,攻克了超宽幅超高等级精整表面(O5级)汽车外板和高品质镀锡板重卷拉矫技术、高强钢钢板精整、硅钢连续激光磁畴细化、高品质铝板清洗拉矫切边、优质超薄热镀锌带钢等生产技术,开展了剪切机、矫直机等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攻克了超大型锻压挤压机超大承载高精度结构整体设计、极限制造和智能控制技术,研发世界最大19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组和世界最大的300吨/750吨米超大型锻造操作机、亚洲最大的12000吨航空铝合金板张力拉伸机、2万吨大断面工业铝型材挤压机,保障了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大飞机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在动力能源领域,攻克了百万千瓦级火电、水电、核电大型铸锻件高纯净度冶炼铸造、复杂构件仿形锻造和组织性能均匀控制热处理等极限制造核心技术,为单机1000兆瓦白鹤滩水电站研制了高端铸锻件;为国家“国和一号”压水堆核电示范工程研制了首台套主管道、全球首支CAP1400核电半速转轴和首套堆芯补水箱;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机组研制了主要锻件。
 

  王社昌继续说,不久前,国机重装首届科技大会隆重举行。国机重装明确了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链升级、领域升级、模式升级“四个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成套装备、高端铸锻件、核电石化装备、新兴领域装备、大型模锻件五个领域,打造代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最高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拳头产品。蓝图已经绘就,航向已经指明,新的航程即将起锚。正是在此次大会上,明确了国机重装今后的工作重点:
 

  首先,推动科研平台建设。王社昌说:一是国家科研平台建设。围绕国家科技平台改革方案,做好科研平台转建工作;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发挥炼钢连铸、重型锻压挤压、大型铸锻件模锻件的行业优势,积极牵头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二是围绕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以产业链提升为导向,以技术协同、技术创新、技术孵化、技术攻关为工作方向,争取省级创新平台支持,建立高端重大装备技术领域科研平台,成为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地方和区域载体。三是围绕公司科研体系建设管理、科技资源统筹协调、重大技术产品创新、重点产业技术孵化的需求,发挥以研究院为核心,以所属企业研究机构为支撑,统分结合、上下协作、远近兼顾的科研组织体系,形成“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产品体系,以科技硬实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王社昌说:一是面向国家战略攻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重大技术装备、航空、航天等短板装备,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超前部署、集中攻关,针对关键基础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开展多项技术研发,力争“十四五”期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二是面向产业链短板攻关。面向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环节,聚焦产业链短板攻关清单,集中优势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和短板环节,开展多项技术研发,力争“十四五”期间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新材料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三是面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以重大技术装备转型升级必需的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和软件系统为重点,集聚、整合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资源,创新组织模式,开展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提升制造业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促进科研生态培育。王社昌说:一是建立多元化科技资金投入机制。二是增强科技创新激励。实现科技奖励全覆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开放力度,如深化产业链企业合作。面向基础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全流程创新过程,以项目为纽带,深化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强化科技同研发设计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市场运用对接,构建“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提升创新链水平;探索建立更加紧密、更加牢固、更可持续的新型战略合作模式,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包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
 

  春暖花开,生机勃发;追梦路上,鼓角催征。王社昌最后说,热切希望与相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加强合作,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勇担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全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产业链自主保障提供支撑,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而努力奋斗。

  编辑:陈曦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