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5-01-17
摘要:近年来,BIM5D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工程领域应用广泛,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为降低成本、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将BIM5D技术应用于焦化厂环保升级改造中,经过模型建立、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过程,将BIM5D技术应用其中,通过动态调整成本计划和建设进度,避免了连续多周成本费用偏差较大的情况出现,项目整体的成本控制效果良好。BIM5D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施工模式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使施工单位的利润最大化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BIM5D技术;建模;进度控制;成本控制
1 引 言
近年来,BIM5D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工程领域应用颇广,任小玲将其应用于医院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1];田林倩等将其应用于建筑施工阶段动态管理与优化研究[2];李杰等应用于大型学校 EPC 总承包工程[3]。BIM5D 技术是在传统 BIM 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和成本两个维度,并进一步封装成可以关联管理工程预算、资源用量、建设协议和建设费用的信息载体。还可以利用 BIM 可视化进行可视化展示,如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技术要点等。
2 项目概况
唐山市滦州市经济开发区内某焦化厂,占地98.08万㎡,为重新规划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全厂环保升级改造。
但由于厂区过大,且投产使用年限过长,许多技术改造图纸已经丢失,有些信息更新不及时,产生了很多工程资料与现场情况不符的情况,改造管理难度大。为了有效控制成本,BIM5D技术在项目建设阶段进行全程应用。
3 应用流程
3.1项目施工前
公司BIM团队参考老旧图纸及厂区实际情况,对全厂所有单体及主要设备、管路等进行BIM建模,最大程度建立起一套与厂区现状相吻合的建筑信息模型。
采用Bentley系列专业软件,实现快速协同建模,实现BIM3D成果积累。各专业使用软件系列如表1所示。
3.2 项目施工中
图1 BIM5D技术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流程
3.2.1进度控制
一、建立BIM模型
在改造前厂区BIM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改造模型,同时标注出需改造及新增的部分。使模型在准确无误,整体性强的前提下,制定施工进度方案。
二、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改扩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又要考虑应对现有生产进度的影响降到最低,优化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三、关联BIM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
在关联过程中,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动,需要将BIM模型与建设进度计划相关联。同时,还需实时更新维护关联数据,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四、实时监控施工进度
在实时监控的过程中,实时监控和调整施工进度需要借助 BIM5D 技术。同时,还需要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工,为后续调整提供依据。
3.2.2成本控制
基本参数与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如表2所示,根据改造更新内容,将成本控制分为 4 个阶段实施。
一、成本动态核算
BIM5D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成本控制、进度计划等都是和系统相对应的。成本动态控制系统可根据施工特点、流水段等差异,对任何时间段的合同、计划、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自动动态核算[4]。由于本项目为升级改造工程,前期基本进行设备拆除,因此选取拆除完成后,新建部分的施工过程,即施工第9周到第16周的成本信息,如表3所示。
二、成本动态分析
选取施工第9周到第16周的成本信息基础和各项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详细测算结果如表4所示。
三、动态监控与预警
BIM5D成本控制平台可以通过与已经建立的数据资源关联进行实时的观察,并自动检测发出预警。
偏差报警区间分为以下 5 个等级:1 级(不能接受规费的偏差)、2 级(不能接受规费的偏差)、3 级(不能接受规费的偏差)、4 级(不能接受规费的偏差)、5 级(不能接受规费的偏差),详情见表5。施工第9周到第16周的成本偏差指数及预警强度划分情况如表6所示,成本指数偏差为负数时,则不属于偏差报警范围内,由表可知,第12、14、16周的成本偏差指数为负,说明这三周的成本控制情况良好;第9、15周的成本偏差指数分别为0.009和0.013,在0—0.05区间内,属于五级可接受成本偏差;第10周的成本偏差指数为0.174,在0.15—0.2区间内,属于二级不可接受成本偏差;第11、13周的成本偏差指数分别为0.413和0.583,均大于0.2,属于一级不可接受偏差。
四、成本纠偏
通过对各周成本数据和进度信息的分析发现,第 10、11 周主要是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成本偏差较大,第 13 周是工程临时变更造成的成本偏差较大。4、5 级的偏差预警属于可接受成本偏差,通常可以通过简便的手段,在后期进行修正。 1至3级的偏差预警属于不能接受的成本偏差,需要召开专项纠偏会议,制定科学的纠偏方案 、纠偏工作的具体措施。为了将项目效益损失降到最低,项目组在第 10、11、13 三个星期举行了一次讨论成本控制方案的会议。
项目经理通过汇总各项收支数据,对成本计划进行适当修正,对整体施工进度进行相应调整。通常情况下,一旦出现费用偏差,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会导致连续多周的费用偏差。从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第 10、12、14 三周修正方案实施后,成本偏差指数明显好转。结论是,通过对成本计划和施工进度的动态调整,该工程总体造价控制效果较好,避免了连续多个星期出现成本费用偏差较大的情况。
4 结 语
BIM5D技术是在传统模型基础上增加施工进度信息和工程成本信息,并在施工阶段采用BIM5D技术控制成本而形成的传统 BIM 技术的延伸, 能够为施工单位创造显著的应用价值。以唐山市焦化厂环保升级改造项目为案例,在明确 BIM5D 技术应用价值和应用流程的基础上,以 BIM5D 技术为基础,对项目成本动态控制流程进行详细分析。项目开工前将全厂单体及主要设备、管路等进行BIM建模,最大程度建立起一套与厂区现状相吻合的建筑信息模型,将建好的BIM模型用于环保升级改造中,使资料有处可查,数据有理可依,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公司更新了数据信息,积累了厂区资料。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控制主要包括两个阶段:进度控制和费用控制。前一阶段主要对同时还需要对监控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后续的调整提供依据。后一阶段主要针对不可接受的成本偏差,通过成本动态核算、成本动态分析、动态监测预警、成本纠偏等环节,制定科学的纠偏方案。
通过动态调整成本计划和建设进度,避免了连续多周成本费用偏差较大的情况出现,项目整体的成本控制效果良好。BIM5D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施工模式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使施工单位的利润最大化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聂宇航 刘岩 李燊)
引 用
[1]任小玲,周逸铖,陈伟刚等.基于BIM5D技术的医院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J].建筑经济,2022,43(S1):204-208.
[2]田林倩,姜仁贵,朱记伟等.基于BIM5D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动态管理及优化研究[J].建筑经济,2022,43(S1):487-491.
[3]李杰,庞玉亮,孙全明等.BIM技术在大型学校综合体EPC总承包项目中的综合应用[J].建筑施工,2021,43(01):166-168.
[4]伏玉,李伟民.基于BIM5D技术的施工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研究[J].建筑经济,2023,44(03):62-71.